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愈来愈成为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创新型城市作为一件新生物,其国内外实践与研究的现状、进展及趋势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在目前我国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回顾总结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对于把握创新城市发展规和加速创新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创新到创新型城市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作者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或“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亦即企业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此后创新理论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不断“演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非但不是线性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互动作用。于是“创新链”,“创新圈”,“创新带”,“创新走廊”,“创新集群”,“创新体系”,“国家、区域、城市创新理论”等应运而生。
随着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日益系统化,创新主体也由微观逐渐扩展至中观、宏观,尤其城市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近20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正日益成为信息、技术、品牌、知识、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载体和聚集地。由此,城市功能与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在“核心竞争力” 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
从国内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从国际看,创新型城市探索的兴起离不开下列背景:一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发展从过去的资源、资本驱动逐步转向知识、创新驱动;二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空间极化与扩散效应进一步聚焦到技术等知识要素的集散;三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在国际竞争格局、创新体系及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得到提升;四是受人本化思潮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城市核心理念中愈来愈多地纳入了科学人文、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和谐等元素。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目前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1. 北 美
从曾经引领信息技术与“新经济”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美国西海岸硅谷的形成看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端”、“雏形”和“模版”。尽管硅谷不是一座独立的城市而是一个“城市带”,但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科技、理念、管理、制度、品牌、产品、产业、金融等的创新及创意创业中心,它呈现出了今天人们所构想的创新型城市的诸多本质特征。曾入选全美十大高科技城市的明尼阿波利斯、亚特兰大、华盛顿特区、波士顿、圣迭戈、芝加哥、哥伦布、罗利、西雅图、休斯敦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卡加利、滑铁卢、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等也都初具创新型城市的“风范”。此外,还有一些城市通过侧重发展高端服务业来打造创新型城市,如纽约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服务业,通过知识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力。
2. 欧 洲
法国的巴黎、里昂、格勒诺布尔、萨瓦,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汉诺威、亚琛,爱尔兰的都柏林、科克、高威,英国的伦敦、约克,意大利的米兰、都灵,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艾丁霍芬,瑞典的希斯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芬兰的赫尔辛基等都曾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高科技城市、技术枢纽城市、创意城市或知识城市。如伦敦一方面借助创意产业实现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特别关注企业创新在创新型城市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赫尔辛基2005年提出把该地区打造成建立在艺术和科学基础之上的世界水平的创新中心,为此当局提出了四大主要策略:提高科技研究和专门知识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专门知识技术的聚集、改革与创新公共服务以及积极支持创新活动。
3 . 亚 洲
在最近评选出的全球十大高科技生活城市中,有东京、首尔、新加坡、香港、特拉维夫5座亚洲城市上榜。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城中,更有日本的筑波、韩国的大田、印度的班加罗尔名列其中。筑波科学城是日本1960年代后建立起来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聚集了1.5万名科研人员和千余家企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区。大田以其大德科学城创建亚洲新硅谷,形成了专业化科研基地,同时又是科研与成果转化融为一体、科研与产业密切结合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成功推动了相关产业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对班加罗尔的IT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城市南郊的电子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也由此成为“印度的硅谷”,奠定了印度软件大国的地位。此外,新加坡政府于2002年提出《创意产业发展策略》,开发文化艺术活动的经济潜力,协助企业将设计视为一种工具来规划商业策略,定位新加坡为全球媒体城市,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创意枢纽,极大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
4. 中 国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本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