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教育百科知识

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因研究的视角不一,导致各学者对其构成要素的说法不一,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四要素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Guy Claxton教授(2002)首先提出了学习力构建的四个要素,即通过四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四种力量“4R”:顺应/顺应力(resilient/resilience)、策应/策应力(resourceful/Resourcefulness)、反省/反省力(Reflective/Reflection)、互惠/互惠力(reciprocal/Relationships)。

  2、“七要素说”。英国 ELLI项目以Guy Claxton教授的开拓性研究为基础,后经过深层次研究丰富了学习力的构建要素,并在语言表达上做了精确定义,它们分别是:变化和学习(Changing and Learning)、关键好奇心(Critical Curiosity)、意义形成(Meaning Making)、创造性(Creativity)、学习互惠(Learning Relationships)、策略意识(Strategic Awareness)、顺应力(Resilience);该项目认为七个要素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属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要素获得发展,其他要素及个体的学习力水平亦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3、“综合体说”。美国哈佛大学W. C. Kirby教授(2005)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丰富了学习力的内涵,并出版专著《学习力》,他认为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一个综合体。此外,他提出:学习力还包括兴趣、好奇心和创造等非智力因素。

  4、“六要素说”。“学习力六要素说”由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从教育学角度,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提出,是第一个基于实践的学习力教育理论。学习力六要素主要包括学习心智、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学习管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善,都会促进学习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每个要素都有相应的训练课程和体系,构成了完整的学习力教育课程体系。“学习力六要素”理论的提出,为学习力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如何提升学习力
下一篇学习力建设方法

  标签:
相关文章